2014年7月14日 星期一
[巴比特] 比特幣和移動支付將重塑第三世界
先說明白,這不是一篇厚重的論證文。整篇內容會以蘇格拉底問答的式樣呈現。之所以選擇這個話題,是因為在內部的頭腦風暴活動裡,小伙伴們都表現出了強烈的興趣。
四個部分:
一、這裡說的第三世界是?
基礎環境:亞非拉等經濟與社會發展相對滯後,諸如銀行等基礎設施不發達甚至匱乏的國家或地區。我們將用到的例子包括肯尼亞、巴基斯坦、孟加拉。
有趣之處:技術快速貶值,像手機這樣的產品在這些地區的售價很快變得可以負擔。因此你會發現:一個人住的地方沒有銀行,但是很多人有手機——這就為接觸和使用比特幣奠定了環境基礎。
二、比特幣的特質?
去中心化:無需傳統金融監管機構認證、審核你的信用記錄、支付能力;無需它們審批你的金融交易需求,比如小額借貸;無需它們執行你的交易,比如花費數天、抽手續費的網銀轉賬。
高度流動性:無論是通過智能手機上的比特幣錢包,還是與傳統短信捆綁的“短信比特幣錢包”,只要技術上支持,而且你能執行簡單的操作:輸輸字、告訴別人密匙、會點屏幕或按按鈕(這些地區還有很多人在用功能機),就能在瞬間完成比特幣這一資產的轉移及交易。
三、它會怎樣改變第三世界?
答案已經在一、二中顯露了。
我們就多舉個例子:你叫金坷垃,家住肯尼亞,世代種土豆,從沒出過村,恰逢天氣熱,半年不下雨,莊稼要枯死,急需藥來救,無奈家裡窮,三塊二毛六,藥價十塊三,得借七塊錢,全村無土豪,只能求外援,本地無銀行,只能靠手機,打開小軟件,點擊要藉錢,中國土豪哥,秒轉三十塊,上秒還沒法,這刻立得救。
不需要實體金融機構,不需要專職銀行人員,不需要忍受冗長複雜的審批,不需要準備一大摞只用一次的資料,不需要有過往信用記錄(在美國這種發達的經濟體系裡,還有6500萬人沒有信用記錄,請參見最後推薦的《比特幣在美國》)。
所有操作就是兩個字:點擊。
四、一些移動支付的案例
之所以舉出這些例子,不是因為它們已經在交易比特幣了,而是這些移動支付的系統能滿足比特幣交易機制,因此具備重要的參考意義。
肯尼亞(例一): M-KOPA Solar 有望再造資產基礎融資。只要付一點點錢,當地家庭就可以獲得一些太陽能燈、一個收音機、一個內置有SIM 卡的手機充電器——這樣你就能用移動支付平台了。當你完成全額償付,上述物品就永遠歸你所有,而且支付服務也會永遠對你開放。上線首年,M-KOPA Solar 發展了5萬戶家庭,目前月增1000戶。說點茶米油鹽的事吧,調查顯示:這些用戶每月省下的油料支出(別笑,沒錯,現在還有很多人在用煤油燈)相當於當地日均工資,孩子們的學習能力也間接增強——畢竟,房間裡的煤油味少一點,鼻子也會舒服一些吧。
肯尼亞(例二): M-PESA 主打轉賬業務——在這個領域,它是當之無愧的一方獨秀。目前, 75%的人口在使用這項服務,流轉的資金相當於GDP 的三分之一——這些人用M-PESA 收款、付錢,買日用、燃油、醫保、交學費。
巴基斯坦: Easypaisa 於2009年上線,每月服務用戶超500萬人。目前巴基斯坦總人口1億8000萬,但只有15%的人能夠方便地接觸到銀行系統。Easypasia 與當地銀行展開合作,借助互聯網的高滲透性、低擴張成本,通過旗下移動支付平台為所有國民帶去基礎金融服務。
孟加拉: bKash 創立不過2年,目前已發展客戶1200萬——當地手機用戶中的89%。只要你有bKash 的虛擬錢包,哪怕沒帶實體銀行卡,也可以去ATM 機取現,甚至做海外轉賬。bKash 的長遠目標是發展存款、信用卡、以及保險業務。
順帶一說,還沒讀盡興的朋友不妨移步閱讀Joyce Kim 《比特幣在美國》(鏈接請參見消息來源)以及Forbes 上的《 電子貨幣如何改變生活》。
作者:王心田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